9月1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水质指纹溯源方法(征求意见稿)》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16日。
该标准规定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水质指纹溯源方法的技术流程、技术要求、结果校核与记录的具体要求。适用于对有排水的入河入海排污口开展溯源,尤其适合于排放混合污水且污染来源不明、溯源难度大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标准采用
三维荧光光谱仪或者内置三维荧光光谱仪的水质指纹溯源仪进行水质指纹检测。
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即资料溯源、人工排查和技术溯源。技术溯源包括管道检测法、同位素解析法、图谱比对法等。本次公布的标准采用了水质指纹溯源法。水质指纹是指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发射光(即荧光),将水样荧光强度以等高线方式投影在以激发光波长和发射光波长为横纵坐标的平面上得到的三维荧光光谱。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天然水体中含有多种荧光物质,如油脂、腐殖酸、蛋白质、表面活性剂、维生素、酚类等芳香族化合物。不同污染源产生的污水因工艺、原料和管理水平等不同,其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和浓度不同,其三维荧光光谱也会有所差异,使三维荧光光谱与水样一一对应,被称为水质指纹。通过与已知污染源的水质指纹进行比对,确定疑似污染源。
水质指纹溯源法具有高选择性、操作简便、试剂耗量少、测量精度高、检测快速等优点,目前可识别包括生活污水、城市雨水、农业面源、养殖废水、印染废水、电子废水、造纸废水和电镀制造废水等 10 余种污染类型的污水。
污水排放是流域、海域水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入河入海排污口量大面广,种类复杂,涉及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多个部门。针对入河入海排污口进行污染溯源,可以确定责任主体,从而落实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管理职责,有效管控污染物入河入海。这对维护流域、海域水生态安全,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