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也被认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据悉,能耗管控由单控向双控转变历时三十多年,而进一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仅用了十年。
转的是什么?原能耗管控体系中,需要控制的是全部能源类型,包括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及用作原料的能源材料,以通过“能源约束”减少碳排放大头的排放量。不过,现阶段形势是,即使化石能源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温室效应、气候危机等仍在愈演愈烈。这就要求在减少能源产生碳排放的同时,也要抑制其他非能源来源的温室气体。
该背景下,钢铁、水泥等重点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首当其冲。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2023年以来,超低排放公示正逐步从头部大企业向全行业延伸,1-7月行业超低排放新接受申请监测公示56项,超过去年全年的51向,新增企业42家,与去年全年持平。
早在2019年,五部委出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明确了“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三四年间,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方面的投入估算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则要求“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
受严监管、严淘汰制度影响,钢铁行业面临的减排压力空前。但专家指出,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绿色高质量转型任务依然艰巨,且依然存在变相新增产能风险,为实现优化转型,从全行业视角实现碳减排,产能置换正成为一条重要路径。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全国各地计划更新炼钢产能约4.05亿吨,而且已投产2.1亿吨,远超日本和欧盟的生产能力。根据估算,钢铁业在产能置换领域已经投入超过1万亿元,且未来还存在着巨大增长潜力。
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表示,接下来钢铁项目建设需要更加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备案、安全环保节能等法规标准和政策规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设备选择上,节能低碳的产品将打开更广阔的的市场、而且,规模化生产也有望催生废水、废气、废渣等集中处置需求,利好环保设备产业。
资金来源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节能降碳重大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工信部《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中指出,在钢铁行业节能和能效提升方面,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提升钢铁行业的能效水平,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回收利用;
二是以加强能效对标达标为关键,持续组织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强化能效标杆引领,积极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带动行业节能降碳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以用能清洁低碳转型为导向,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的能源品种,积极构建多能互补的用能结构,加快到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