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氢又有新突破!
近日,美国科研团队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即通过特制的双层膜系统,结合电力可以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氢气”,同时也不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真正实现全生产流程无污染。研究员指出,目前水制氢系统普遍使用单层或单层膜,而我们的研究将两层结合在一起。这些膜结构使我们能够在实验中控制海水中离子的移动方式。”
如该技术后续效率提升、商业化落地顺利,将有望成为全球绿氢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推手。原因很简单,地球上有着储量丰富的海水资源,但氢气供应却存在巨大缺口,尤其是以水电解为主要来源的“绿氢”,产量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而海水制氢,除了要克服海水中氯、钠等元素的干扰,制备后半程是否会产生高盐或高浓度有毒氯气等也需要被考虑在内。
日前一则外媒消息显示,尽管决策层面有争议,德国仍在筹备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并进一步计划全面淘汰核能。相应地,作为未来缓解能源紧张局势的重要抓手,氢能已成为德国能源转型的首选之一。当地有学者认为,发展氢能对德国很重要,是德国必须要进行的能源转型方式。
同样是在欧洲,为应对能源危机,西班牙在4月初试运行了“欧洲最大绿氢工厂”,位于普埃托利亚诺地区。据介绍,该工厂将从架设在公路旁的“光伏田”获得绿色电能。这些光伏设施装机容量达100兆瓦,将被用来进行电解水制氢,产生的绿氢将主要提供给与其相邻的西班牙化肥集团。
欧洲国家大举投资“绿氢”,将其发展成主导能源之一的意图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国内对这方面的重视也与日俱增。最近,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将“加快攻关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当前,全球整个氢气生产系统中,96%左右都不属于绿色氢气,要向实现深度脱碳,走宽“绿电+绿氢”之路很有必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绿氢项目集中释放,共计有11个绿氢项目签约或开工。其中涉及绿氢产能超1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身为央企的中石化在这方面表现积极,全资、控股、参股的
新能源公司达23家。另外,中石化近期还宣布了“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进展,将为国内氢气运输纾困。
总之,“绿氢”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无污染、零碳的清洁能源势必会在全球能源转型之路上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