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返航。该航次主要任务是开展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研制的深海原位实验室的过程海试。海试任务圆满完成,验证了深海原位实验室的水下性能以及长期运行可靠性。
深海原位实验对于深海科研有着重要意义。深海的环境与海面以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研究中,获取深海样品后需要经过长时间航行才能带回实验室研究,一方面样品脱离深海环境后,压力、温度以及其他化学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会影响深海生物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样品转移耗时长,在转移过程中样品微环境容易遭到破坏,也会影响后续的检测研究。因此发展深海原位取样与实验技术已经成为深入开发利用深海资源的重要突破口。
深海原位观测与研究的装备技术主要有载人潜水器、深海移动工作站、水下实验室等。我国在载人潜水器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2020年“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完成岩石、生物抓取,以及沉积物取样等精准科考作业。本次进行的海试的深海原位实验室属于深海移动工作站,是一种新型、可移动、低成本、智能化的深海海底长期探测作业平台。
据介绍,原位实验室相当于把陆地上多个大型设备做了小型化和水下化的设计,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搭载的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包括深海MEMS气相色谱仪、深海光谱仪、深海质谱仪等。原位实验室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长期驻留海底自主开展深海原位探测和实验。通过配备不同的传感探测设备,可以在不同海区开展不同目标的研究。
在本次海试过程中,原位实验室参与了南海冷泉区冷泉流体渗漏的生态环境效应科考,对其中一处渗漏口进行了流体组分、微生物群落等的72小时原位观测。为认识冷泉区的流体活动规律、渗漏速度、生物群落特征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深海原位实验室的成功是我国实现深海/深渊长周期、无人原位科考迈出的第一步。为下一阶段海原位科学实验站的总体海试奠定基础,促进我国深海技术从“平台时代”向“平台+载荷时代”转型。
原标题:深海原位实验室完成海试 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助力深海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