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门禁、刷脸支付、面部解锁……随着传感器技术以及AI算法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脸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我们的身份证,在各式各样的领域为我们带来便利。但是与此同时,程序私自获取用户面部信息、泄露用户面部信息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显然,随着面部识别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隐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侵犯。而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的应对,10月就曾公开过相关的草案。不过,这背后也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技术背后的规范应该如何来制定,又该如何来约束。
如今,随着科研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发现、研究出了,而他们有的成为了科研进步的阶梯,有的则被运用到各式各样的产品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一些场景中,尽管功能相同,但是其背后设计到的技术却可以多种多样。
以手机举例好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大多数人的手机都支持指纹解锁这项功能。而尽管指纹解锁的根本是让系统识别操作者的指纹模型,但是使用的方法以及涉及到的技术却有明显的差别。像是那些通过实体按键接触来解锁的手机,实际上通过手指与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接触来获取指纹的图像,在通过传感器对这些图像数据进行解码比对,来完成指纹解锁。而目前全面屏手机上主流的屏下指纹解锁,其实采用的是超声技术,通过收发超声波,对指纹进行绘制,然后在进行信息比对完成解锁。此外,还有些老式的门禁指纹解锁,采用的是“光学式指纹识别系统”,其中运用到的是光线反射成像原理,与手机上的解锁在技术上也有着明显差异。
而不同的技术,尽管可以收获到一样的结果,但是过程中需要用户提供的信息,以及收集到的用户的信息的量又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如今指纹、面部识别已经成为了协同身份证一起证明居民身份的重要信息,你在生活中如果公开给第三软件越多,相对而言需要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就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提供权限给软件。
而软件如此,硬件同样也是。如今不少精密的设备都要求使用者注册个人信息,但是对于注册的要求却不仅仅停留在用户名和密码那么简单,有的甚至需要刷证件。当然,从资料安全的角度来说,这并非不能理解,但是许多时候,设备强制性的获取过多的用户信息真的合适吗?
因此,客观的来看,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他们触及居民个人信息的背后,其实恰恰是因为缺少明确的规范或者存在网络安全的漏洞。不过可以预想到的一点是,这方面的问题也马上就会得到解决了。随着信息认证的普及,信息安全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逐渐完善的条例将会给相关技术的使用*完善的规范,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未来商家都需要遵守原则。而等到那一天,居民也可以更加放心的感受信息化时代技术带来的便利。
原标题:技术背后的规范 软件、硬件也离不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