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微塑料”这一概念在2004年初次被提出来后,关于这一词汇的话题热度就一直有增无减。诚然,塑料的发明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同样引发了一些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今天,微塑料的足迹已经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即便是人类鲜有踏足的深海甚*地,都已经成为了微塑料的主要入侵地。
虽然我们一直都知道微塑料分布广泛,但是对它所造成的危害却知之甚少,并且这些未知的真相可能要比人类想象的更加残酷。近日,《环境》杂志发布了一篇论文称,来自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团队收集并分析了6个已经生产完毕的孕妇所捐赠的胎盘,后在其中的4个中发现了12个微塑料碎片,它们的大小均在5微米~10微米不等,形状呈球形或不规则。
研究人员对这些微塑料颗粒的形态和化学组成等进行了表征,他们发现这些颗粒都经过染色加工,其中有3种确定为被污染的热塑性聚合物聚丙烯,其他9种被鉴别出的颜料,有可能来自于人造涂料、油漆、粘合剂以及化妆品等。这一研究结果再次向人们展示出了微塑料的强渗透性,它意味着,未来的人类可能在还未出生时就要遭受微塑料的侵害。
我国是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每年生产的塑料原材料和塑料制品多达数千万吨,加快减速禁塑工作的进程意义重大。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限塑政策,虽然还没有专门针对微塑料的立法,但也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工作,包括成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发布《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标准及禁止生产、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等。
对于科学仪器而言,能做的主要就是对环境、生物体内的微塑料含量和成分进行准确分析和测定,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微塑料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这些都离不开*、专业的检测仪器。现阶段,针对环境和人体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已经得到了不断拓展,除了上述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的显微拉曼光谱法外,常见的还有红外光谱成像、热裂解气质联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原子光谱等方法。在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质谱与细胞分析等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自从1950年以来,的塑料产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无数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不断被分解为微塑料颗粒,通过水、食物及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许多未知的危害。显而易见,“禁塑”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分析技术的不断突破,微塑料的污染应该会得到有效控制。
原标题:微塑料现身人类胎盘 科学仪器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