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体,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它不仅是油气资源与各类矿产资源的聚宝盆,而且还是人类军事活动的重要战场之一。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巨大。
但是,石油泄漏、盗采海砂、海洋倾废、违法捕捞屡屡出现,无序排污、非法养殖、海岛违建难以杜绝……受传统海洋生态环境规划陆海统筹意识不强、部分地区经济粗放发展等因素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正承载着来自陆海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近海污染严重等问题愈发凸显。海洋是我国发展的“蓝色引擎”。但相对于陆地环境治理,海洋环境保护仍然滞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海洋污染行为远离内陆、相对隐蔽,线索发现难、调查难、取证难;污染主体错综复杂,因此,对海洋进行行监测检测较为重要,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洋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符合*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7%;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76.6%,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
2019年,我国还对448个污水日排放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综合排污口开展了监测;在渤海区域营口、秦皇岛、东营、蓬莱、北隍城5个监测站开展了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监测;同时对全国49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对渤海、东海近海断面15个点位开展了海洋监测。
那么你知道助力我们守护“蓝色家园”的监测有哪些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光学、电学、机械学、材料学飞速进步的带动下,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完善,监测仪器仪技术在不断发展。许多监测仪器正在向小型化、微型化、多参数化的方向发展。如色谱仪、分光光度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分析仪等仪器的体积大大缩小,目前,已有便携式的气相色谱仪、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X射线分析等便携式分析仪器面世,并应用到海洋环境监测中。
另外,就目前来说,国内现有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包括岸边及岛屿海洋站、硼舶观测、海洋浮标观测、水下海底系统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其中,海洋遥感卫星作为一种视点高、视域广、数据采集速度快的新型监测技术,可以对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浪场、流场及温度场等动力要素进行探测,具有快速、大范围、全天候、可重复连续观察与获取资料数字化等诸多优势,因而成为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海洋污染发现难、鉴定难、清理难,监测仪器仪表助力守护蓝色家园。
原标题:海洋污染发现难、鉴定难、清理难 监测仪器仪表守护蓝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