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科学仪器给他们带去的感觉,是神奇的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存在,而科学仪器确实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的科研难题。
近日有两则报道引起了小编的兴趣,一则是关于科学家解开了达·芬奇500年前留下的心脏谜题的。据报道,在2.5万张心脏磁共振图的帮助下,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解开了心脏中的神秘结构,也就是心肌小梁的作用,为后续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另一则是关于给恐龙称重的。想要给活物称重,以现代的技术来说并非难事,但是想要给已经不存在的生物称重,却不仅仅是衡器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了。而根据报道所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不计其数的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测量”恐龙的体重,而有两种方法的认可度相对较高,一种是骨骼比例法,另一种是三维重建法。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方法是联用的。
无论是“心脏谜题”还是“给恐龙称重”在常人看来,这些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事实却是科研人员用他们的方式解决了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其中蕴藏的不仅仅他们的智慧,还有支撑他们想法的各式各样的科学仪器。
尽管我们一直以来都强调,科学的成功是无数科研学者时间与经验堆砌起来的结晶,但是同样科学仪器也帮助我们看到看不见的“颜色”,触摸了碰不到的物质,了解了不曾经历过的历史。自然我们不能因为仪器的伟大而忽略仪器后面的人,但是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因为重视努力的人而忽略了他们的工具,更何况,科学仪器许多时候本身也是科研成果之一。
现如今,科学仪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在有的行业,它们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工具,而在有的行业它们或许是*的执行者。例如这几年被多次提起的考古领域。客观的说,考古可能是人们与历史痕迹接触密切的领域之一了,而无论是从挖掘文物还是保护文物,亦或是探索文物中隐藏的讯息,都需要仪器的帮助:扫描显微镜以及X射线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遗迹的内部结构;拉曼光谱可以带我们分析文物上的成分……
仪器就好像是一个博学的学者,掌握了许多的知识,博古通今,但是它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我们去“问”,但是当我们用心去“问”了,他就能把其中的奥秘揭露给我们看。
原标题:博古通今 科学仪器解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