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安泰科技(000969.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73亿元,同比下降7.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49.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5.79%。基本每股收益为0.361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
报告期内,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坚持“市场第一”原则,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全面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重点任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5.73亿元,新签合同额81.1亿元,归母净利润3.72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7.70亿元,资产负债率42.68%。资本结构保持稳定,运营质量持续改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1、核心产业强基固本、稳中有进,发挥了业绩压舱石作用
安泰天龙面对部分下游行业阶段性下滑的压力,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拓展新应用新增量取得良好进展。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新型钨渗铜技术等一批高性能产品成果转化有序推进,为业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从组件向模块化升级,显著增强客户粘性,安泰天龙荣获西门子“可持续发展先锋伙伴称号”。在泛半导体板块,战略新产品“平面显示用靶材”实现合同额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62%;热沉材料产品合同额首次突破8,000万元,MOCVD 加热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离子注入配套终端材料通过重点客户审核,新签合同额近2,000万元。在核应用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新产品通过客户认证。报告期内,安泰天龙实现营业收入 20.22 亿元,扣非净利润9,116.15万元;参与国家级科研创新项目13项,新增发明专利8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5项,继续保持难熔钨钼金属制品行业引领地位。
安泰磁材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潜心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增量,固本培元兼修。稳步推进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投资示范项目建设和生产线智能制造场景建设,成功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成为行业唯一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的工厂,也是唯一同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AAA 级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三级的工厂。安泰北方5,000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安泰磁材产能突破1.2万吨。围绕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等新领域,与清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品工艺技术创新,为安泰磁材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积蓄动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年内通过了8家国内头部车企配套电机客户审核并获得供应商资格,提升了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净利润8,820.5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3.8%和 27.85%,完成产量6,000吨,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
2、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布局谋篇,体现良好成长性
安泰非晶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新签合同额11.7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3%,营业收入9.74亿元,净利润5,13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63%、60.79%;产销量突破3.3万吨,同比增长65%。在非晶产品领域,公司加快非晶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用带材的市场推广,销量突破1万吨,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为应对高端节能变压器市场的应用需求,迅速投资新建1万吨非晶带材项目。在纳米晶产品领域,公司积极扩展新能源汽车、高端手机和家电等相关产品产业链,实现纳米晶产品产销量超过7,000吨,同比增长46%。公司成功举办“软磁材料和器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技术培训研讨会”等行业峰会,进一步打造安泰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及制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价值。
报告期内,在传统工具钢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高企的不利形势下,河冶科技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品转型,稳步推进粉末高速钢、喷射钢等高端产品的市场应用,投资新建9000吨/年快锻开坯线解决生产瓶颈,高性能高速钢产品占比持续提高,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签合同额15.85亿元,营业收入1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89%。国内首台套自主设计开发的粉末高速钢生产线建设项目达产达效好于预期,产量突破1,000吨,销售收入近1亿元,市场应用领域快速扩大,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战略性新产品的作用凸显。2024年,公司获批国家高合金工模具材料单项冠军,进一步巩固了在高合金高速钢市场的龙头地位与品牌价值,为未来高端市场的持续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安泰超硬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首次荣获工具行业最高水平的美国 PTIA 创新大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先进钎焊金刚石工具联合实验室、先进金刚石散热材料实验室的建设,PDA 钎焊系列产品、精密钎焊工具等一批新产品已获得海外市场订单。实现新签合同额6.13亿元,营业收入4.92亿元,净利润4,428.96万元,同比增长14.02%、10.29%、8.64%,新产品收入增长率18.4%。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企业、金刚石锯钻磨产业链链主企业、北京市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彰显了行业地位与价值。
3、孵育业务聚焦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呈现 “小而美”
报告期内,安泰特粉聚焦高性能磁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显著提升了软磁粉、一体成型电感粉的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成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及AI等新兴应用领域,粉末销量首次突破4,000吨,其中一体成型电感粉末销量超2,300吨,同比增长50.7%,成功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终端客户的“卡脖子”需求。报告期内,安泰特粉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净利润3,737.0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02%和85.71%,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加快推进万吨级特种粉末产能布局,2024年投资新建“2000吨高性能特种粉末项目”,进一步巩固金属软磁粉末领域的单项冠军地位。
报告期内,安泰海美格和安泰三英大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实现“小而美”向“聚而强”扎实转型。安泰海美格围绕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在高速数据连接器、微创医疗手术器械、机器人减速马达等零部件应用实现订单突破,同时积极推动产品向下游组件产品延伸,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利润总额2,897,90万元,同比增长8.8%、3.09%。安泰三英紧盯行业需求变化,重点拓展海工、油气平台、压力容器等特种焊材业务,船用焊材领域销量增长超过3,000吨,油气平台领域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材实现国产化替代。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净利润1,229.26 万元,同比增长21.47%,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报告期内,安泰中科持续聚焦可控核聚变产品技术提升,深化与欧洲聚变领域的技术合作,积极布局国内核聚变市场,为未来核聚变技术商业化推广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