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仪器仪表网>资讯列表>守护 “舌尖安全”,黄焖鸡米饭事件敲响警钟

企业推荐

更多

守护 “舌尖安全”,黄焖鸡米饭事件敲响警钟

2025年03月15日 08:30:30 人气: 147 来源: 食品机械设备网
  近日,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后厨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如使用发酸食材、回收剩菜再加工、隔夜牛肉加色素售卖,以及大量无证店员上岗等乱象,令人触目惊心。此舆情事件引发广泛关注,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迅速向山东、河南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彰显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的坚决态度。这不仅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拷问着餐饮行业的诚信与责任底线,为整个食品领域的安全生产与监管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乱象丛生,食品安全底线失守
 
  一直以来,黄焖鸡米饭凭借其经济实惠、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大街小巷开遍门店,成为餐饮市场中一道常见风景。然而,此次曝光的后厨乱象,让这一“国民美食”的光鲜形象瞬间崩塌。发酸的香菇、有味的土豆继续使用,顾客食用后的剩菜被二次加工端上餐桌,发黑的牛肉经色素“化妆”后以次充好,这些行为严重违背食品安全基本准则,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员工健康管理同样混乱,门店招聘无视健康证要求,众多无证店员直接参与食品制作与服务,为食品安全埋下巨大隐患。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卫生质量,缺乏健康证意味着可能存在传染病源污染食品的风险,威胁公众健康。
 
  追根溯源,问题出在哪?
 
  从企业内部看,加盟管理失控是首要原因。快速扩张过程中,杨铭宇等品牌可能过于注重门店数量增长,忽视对加盟店的有效管控。加盟门槛低,部分加盟店为降低成本,在食材采购、加工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偷工减料,而总部未能及时监督纠正,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加盟店经营者丧失道德底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商家不是通过提升品质、优化服务来获取利润,而是妄图通过使用变质食材、回收剩菜等不正当手段压缩成本,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全然不顾食品安全与品牌声誉。
 
  外部监管存在短板。尽管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面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餐饮门店,监管资源有限,难以实现全方位、高频次监督检查,导致部分问题长期隐匿在暗处,未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同时,部分监管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应对食品行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多管齐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企业应将食品安全视为生命线,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加盟管理,提高加盟门槛,对加盟店进行严格筛选与培训,确保其运营符合品牌标准与食品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食材采购溯源体系,从源头把控食材质量,杜绝不合格食材流入门店。强化员工培训,不仅要提升员工烹饪技能,更要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持证上岗。
 
  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时监控,提高监管效能。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扩大检查范围,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类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避免出现监管空白与交叉。
 
  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能力。在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仔细观察菜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向商家反映或向监管部门投诉。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
 
  食品机械企业助力,提升安全保障
 
  食品机械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先进、高效的食品加工设备,提高食品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污染风险。例如,研发具有自动清洗、消毒功能的食材处理设备,确保食材加工前的清洁卫生;生产高精度的食品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异物、添加剂超标等问题,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食品机械企业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设备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在设备材质选择上,采用无毒、无害、耐腐蚀的食品级材料,防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食品造成污染。加强设备售后服务,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与升级,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为食品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黄焖鸡米饭食品安全事件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食品行业每一个从业者与监管者心头。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只有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以及相关产业链各方齐心协力,共同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推动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