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作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试验田”,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承接专项具体管理的机构。该重点专项有利于加速培育我国颠覆技术创新,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水平。

截图来源: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围绕
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
采取育种、育苗、育材梯度布局项目。早期“育种”技术即基础研究初步完成,需在小试规模探索技术实现条件的项目。中期“育苗”技术即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的项目。近期“育材”技术即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的项目。
每个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
项目申报提出以下4点基本要求:
1. 场景强。应用场景为经济社会中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对场景技术体系具有关键支撑或方向引领作用。
2. 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或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
3. 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显著优于已有技术或瓦解已有技术核心优势潜力巨大,并具有极高的反颠覆门槛。
4. 产权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独占性强,得到广泛而充分保护,具有抢占先机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领先性竞争优势的可能。
素材来源: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