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仪器仪表网>资讯列表>山东将新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重组200家省重点实验室

企业推荐

更多

山东将新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重组200家省重点实验室

2024年03月29日 14:20:37 人气: 66 来源: 化工仪器网
  实验室在科研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实验的场所,也是科学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对象。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塑市场经济结构,要想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就要抓住实验室发展这一关键,发挥其带动作用。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实施先进制造业“2024攻坚提质年”工作方案》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2024年,高标准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力争年内创建7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省重点实验室200家左右,鼓励企业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标准为牵引,大规模开展设备更新改造,力争推动40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带动工业技改投入900亿元左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先进制造业战略部署,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将2024年作为先进制造业“攻坚提质年”,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2024年,力争在产业创新、结构升级、融合赋能、生态优化、园区建设、开放招引6个方面实现突破提升,切实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山东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聚力在产业创新上攻坚提质
 
  1.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新培育“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家左右,新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左右、省级示范企业80家左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R&D经费支出增长8%左右。
 
  2.促进高水平创新能力提升。持续推进“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专项行动等,加快山东科技大市场建设。
 
  3.强化高质效创新要素对接。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持续强化跨部门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对接等方面深化协作。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赴全国优势学科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
 
  4.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育。优化‘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聚焦先进制造领域,实施好顶尖人才、海外英才集聚三年行动,完善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对接落地机制。开展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推动县域人才集聚和产才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
 
  (二)聚力在结构升级上攻坚提质
 
  1.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以冶金、石化、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产业为重点,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方案。
 
  2.加快重点行业布局优化。推动钢铁行业控住总量、优化提升、节能减排,创新突破高性能海工钢、特种合金钢等关键品种,力争全年高端精品钢产量占比达到48%左右;提升电解铝行业发展质效;按节点有序推进产能整合转移,做好布局优化工作。
 
  3.加快优势产业巩固提升。以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工业母机、轨道交通、海工装备、农机装备、高端铝材、现代食品等九大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4.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安全应急装备、磁悬浮等九大产业为重点,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山东新兴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5.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七大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产业技术路线,高标准制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加紧抢占新赛道。
 
  (三)聚力在融合赋能上攻坚提质
 
  1.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分层次培育一批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积极探索数实融合新模式。
 
  2.促进工业互联网突破发展。加快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大生态,建立优质服务商资源地,推动供给侧资源与需求侧企业同频共振。
 
  3.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先进制造业需求,以总部经济为重点,积极吸引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创意设计等领域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信息服务业,加快山东新兴模式推广应用。
 
  4.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认真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动态更新工业领域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推广目录,扎实开展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推广交流活动。持续推动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梯级培育建设工作。
 
  (四)聚力在生态优化上攻坚提质
 
  1.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持续健全梯度培育格局,加强种子企业培育,实施升规纳统激励政策,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万家左右。
 
  2.深化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深入落实“链长制”工作机制,积极引育“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一体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定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备份系统建设。
 
  3.持续开展融链固链活动。深入实施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持中小企业深入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打造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链固链共同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良好生态。
 
  4.加快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集群向世界级迈进,立足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吸引集聚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力争国家级集群数量比往年多。
 
  (五)聚力在园区建设上攻坚提质
 
  1.培优做强工业类开发区。突出经开区、高新区等工业类开发区主战场地位,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指导做好园区开发运营和规划设计,健全开发区信息统计体系,提升开发区核心承载功能。在符合国家政策和开发区规划布局的前提下,以经济基础条件好、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县域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省高新区。
 
  2.科学有序发展化工园区。落实加快全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强化工园区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着力做好化工园区扩区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区快审快扩,加快形成“一园多区”联动发展新格局。
 
  3.积极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加快创建一批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择优支持争创国家示范区,同步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县(市、区),开展一批新型工业化创新课题研究,引领带动全省上下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六)聚力在开放招引上攻坚提质
 
  1.加快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实施境外市场开拓计划,开展“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新业态出海专项行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等领域对外投资合作,带动技术、产品“走出去”,推动更多山东制造产品开拓新市场。
 
  2.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持续开展“投资山东”招商系列活动,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新的制造业投资项目。
 
  3.抓牢重点项目建设储备。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谋划布局更多具有夯基垒台作用的优质项目。发布年度重点项目导向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确保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先进制造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定期召开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切实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深度对接和资源整合,及时研判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运行情况,研究谋划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要素资源保障。深化“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省市县分级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库,全方位加大资金、能耗、环境容量、土地等保障力度,统筹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三)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严格规范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开展惠企政策宣贯活动,扩大企业政策知晓面,加强政策兑现落实。聚焦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新闻宣传,深入挖掘和推广经验成效,营造聚力攻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以及设备更新,既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立足于实践,不断推动我国实验室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实验室设备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