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已难以满足快速、准确、全面获取环境信息的需求。数智化转型,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环境监测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生态环境部今天(15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未来5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创新监测手段,实施四大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充分应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智慧监测全面推进。
在数据质量方面,覆盖全部监测活动的“人机料法环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全国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准、全得到有效保障,新拓展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步建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造假得到有效遏制。
在基础能力方面,实施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监测科技创新、强基层补短板、监测人才培养等四大能力建设工程,用5年左右时间,在重点区域建成若干一体化监测示范区,推出100个左右监测现代化市县优秀案例,完成监测技术人员轮训。
根据新发布的《意见》,数智化转型预计将带来一系列积极成效。首先,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的显著提升将使得环境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其次,数据驱动的环境管理将更加精准,有助于避免“一刀切”式的粗放管理;再次,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将增强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监督力度;最后,数智化转型还将促进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